问:电子工业出版社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周彤: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出版界是第一家参与质量认证的单位,从编辑加工,到最后的印刷入库,到发送到全国各地,在整个印刷出版体系上对我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了。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印务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在印刷方面更加的专业,我们了解印刷方面的各种工序和流程,所以我们平时更多的担负同印刷厂的沟通工作,有时候还会指导印厂工作。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厂子,利用我们在行业内的经验去指导他们或者建议他们,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双方的合作也可以帮助他们进步。
在这方面电子工业出版社会把各个印刷厂的设备技术能力都做细致的分析,并排了一个等级,什么样的印刷厂适合印什么样的东西,这样我们在有了印刷任务后就知道交给什么样的印厂。
问:前阵子印刷协会发布了最新的印刷工价标准,您对此有何看法?
周彤:印刷工价最近在印刷界讨论比较多,印刷协会和各个出版社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确实,近十几年原材料在涨,物价也在涨,员工的工资各种税收都在上涨,但印刷工价现在还在沿用91、94时候的工价,而且有些地方的工价比这个还要低,这主要是因为和十几年前不同,现在的印刷厂数量供大于求,印刷市场变成了一个买方市场,出版社拥有更大话语权,再一个印刷厂管理比较混乱,现在印刷厂的许多管理人员缺乏企业管理的能力,有些人是从基础的工人成长起来的,他对机器设备比较熟悉,但是怎么去管理如何去优化管理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还有许多印刷厂的人都是半路出家,觉得印刷行业比较赚钱,于是弄几台机器就开个印刷厂,他们对印刷行业并不是很了解,更多的是家长似的管理办法,适应不了现在行业发展的需要,还有他们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少数大的印刷厂会从专业院校招收毕业生或者有行业经验的人,大多数小的印刷厂则不是。而且目前行业本身也不是很规范,企业的注册资金要求不是很严格,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职培训。
关于工价这一块,出版社在设置工价的时候,也是合理的调价,我们知道印刷厂的利润点在哪,不可能把价格一味的降到印刷厂不能接受的程度。工价我降一个位置你还有赚,这个赚是在你无序竞争的情况下,生存的标准。你要能坚持下来你就能生存,要是坚持不下来,你就被别人所淘汰。
提高印刷品质量,走精品印刷之路是目前印刷行业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企业如何避免价格大战提高印刷产品附加值摆脱市场的低质低价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笔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印务部的周彤主任。
问:实现精品印刷必须出版社与印刷厂双管齐下,您认为如何强化出版社同印刷企业之间的合作?
周彤:这需要从几方面来说,因为印装质量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印后这一块,而是涉及到整个印刷管理。首先是印前,从美术设计开始就要把好关,在这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印刷。
同时在这个环节还有许多我们叫做“设计陷阱”的问题,所谓的设计陷阱就是,你设计的产品可能很美观但印刷的时候却不好实现,尤其是在装订的时候,包括彩色跨页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设计陷阱。所以在印刷之前印刷厂就要和出版社编辑做好沟通,包括哪些工艺可以实现,好不好实现,会不会造成成本的浪费,以及最后出来的效果能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其次是印中过程,这要求出版社同印厂保持密切沟通,跟踪印刷厂的印刷管理,所以对他们的印刷过程出版社要了解,对他们的印刷设备,运营情况,技术能力也要有所了解。
最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检验,书籍印刷出来后有很多途径来检验,以保障书籍的质量。电子工业出版社会经常参加一些评比,让外界的一些力量来推动我们不断改善,进步,督促我们不断提高质量,我们还会请质检部门去我们的库房抽查,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各个印刷厂的问题进行改正,同时在招标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个参考,你的厂子什么地方不行,有没有改进,改进好了可以继续合作,改进不好就淘汰;再一个就是反馈一些社会上对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现在的消费者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知道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会根据这些反馈总结出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是共性还是个性。
问:从印刷厂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印刷厂在创精品印刷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周彤:对于很多印刷厂来讲他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他们也有非常好的设备,但出印刷精品靠的是整套的色彩管理,需要从一开始的设计着手,跟后期的印刷结合,比如我要印制一套非常精美的书籍,在设计的时候,屏幕颜色就要严格校准,从数字打样开始检测一直到印刷厂的印刷环节。美编在设计的时候,如果屏幕设计和数字打样有偏色,同时数字打样到印刷厂印刷经不同的流程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色,那么最终印刷出来的东西和屏幕上的相差甚远,所以出印刷精品需要的是印刷厂具备优秀的色彩管理能力,衔接整个过程。每一个点都要控制才能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