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本身的兴衰存亡,自己决定;“突然事件”损失,也是自己事先没管好自己
赵军称:“不管外部好还是不好,天天有企业‘开门’‘关门’的;一个个体的发展,不见得与社会联系那么紧密。你看外面的饭馆就知道,2005-2006年经济形势好,也有‘关门’的。”
赵军的话并不难理解,可以说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应该能有此认识。据此角度分析,媒体动不动拿洗牌来作标题,是如何的无聊和肤浅、乏味。理性的印刷企业自然是一笑置之。
“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不取决于外因,取决于内因,不要过多拿外因吓唬自己。不要给自己一个梦。企业本身的兴衰存亡,自己决定。除非特殊的类型,外贸企业,面临着突然打击。‘突然事件’的打击,也是自己事先没管好。”
全球化和信息化确实深刻地影响了绝大多数现代企业,但印刷企业的社会化程度到底有多高?不必象有的文章和“领导讲话”,却不动就引经据典,引来引去,无非就是政府和协会公布的那些“全行业产值”。行业增或减,难道就和个体印刷企业的增和减相关?难怪,张林桂听一些无聊的会议时,就抓紧时间写文章,至少,文章还可以卖钱,帮他出名,难怪,他管理的企业就是做得好!
个体的发展不见得与社会那么紧密
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张林桂的《认识的高度决定成本行动的力度》亦有类似观点:“公司那几百万,或几千万,或几亿元的生意对整个大市场来说都是微乎其微的,能否有这点儿生意关键在于做得比别人好,而且成本低。经理们要把力气用在组织好每一个具体的订单上”。他还劝经理们:“印刷企业的服务加工性,使经理们不必重视写太多的空洞总结和报告,不必做太多太细的可行性调查和分析,不必去研究全国乃至世界的印刷市场情况,更不要去过多参加那些要钱和不要钱的离题甚远又抽象的理论学习和会议。”
笔者最近采访天津的一家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型印刷企业老总赵军(化名)。就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我的感觉是,很多人夸大了经济危机,有点自己吓唬自己。象我们这样的企业,一两亿营业额。这在当地几百亿的市场容量中,不算什么。外部环境好还是不好,真正对你个体,有多大的影响?过去,市场300亿的容量,现在不好了,150亿了,去掉了一半。你不才做2亿吗?”